志愿者服务展示

志愿者服务展示
    全国研究生2023年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实践活动优秀案例一等奖(一):“园传深山 艺梦远航”助学支教队——东北农业大学
    2024年11月07日 10:37 韩锦泽 点击:[]

    1 活动开展基本情况

    一直以来,东北农业大学的青年学子们都积极投身于志愿服务及乡村振兴事业中。但是受到学业限制,并非所有人都能够加入长期支教活动中。因此,我们成立了东北农业大学“园传深山,艺梦远航”助学支教队,通过长期支教与短期支教相结合的模式,一代一代的“传帮接代”,使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加入支教团队中来。

    东北农业大学“园传深山 艺梦远航”助学支教队自2020年成立以来,连续4年不间断,派出长期支教志愿者3人、短期支教志愿者数百人。其中,长期支教成员均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及黑龙江省兴边富民计划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服务期均为1年,确保长期支教的稳定性。短期支教成员百余人,根据课业安排,于课余时间深入社区、学校开展支教活动。团队成员的支教足迹遍布贵州龙里、黑龙江东宁、黑龙江饶河、黑龙江哈尔滨及周边中小学的深山贫困乡村或边境村镇,累计受益学生近千人。通过一代一代的“传帮接代”,使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加入支教团队中来。与此同时,团队也在研究生中号召开展短期的支教活动。学院越来越多的研究生深耕教育事业,为山区的孩子们带来知识与光明。

    2 创新思路与特色做法

    2.1 传帮接代模式。

    团队开创“1+2+N”的独特模式,其中,“1”是指上接前辈传承,一批又一批的志愿者接过前辈手中的支教接力棒,将志愿精神及支教使命传递下去。“2”是指长期与短期支教相结合,既能保证教学质量稳定性,又能促进教学内容多元化。“N”是指众多志愿者参与到支教服务中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山里孩子们的境况,为兴边富民助力。支教团队通过引入独特的“传帮接代”的支教模式,确保助学支教工作的衔接性。团队注重与前一批支教人员进行交接,传递教学知识和科普文化知识,保证教学工作的连贯性和专业性。

    undefined

    1 团队成员与孩子们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

    2.2 长短支教结合。

    团队长期支教志愿者奔赴各自的支教地点,与当地教师共同从事教学工作,足迹遍及2省3市县,累计受益学生256人。团队短期支教志愿者通过调研、家访等形式,下乡入户,定期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学习指导及生活帮扶,累计在研究生中开展短期支教活动58次,号召139人参加短期支教活动,受益学生925人。

    undefined

    2 团队成员开展短期支教活动

    2.3 丰富日常教学。

    团队不仅致力于完成教学任务,还将乡村振兴、传统文化和科学普及融入日常支教活动中。积极开展“乡村振兴夜校”等相关活动,帮助乡村学生了解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和发展方向。同时,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此外,团队还通过参观科技馆等手段普及科学原理和现象,让深山中的孩子们也能了解奇妙的科学世界。

    undefined

    3 团队成员开展日常教学活动

    2.4 重视政策宣讲。

    团队非常重视国家政策宣讲的工作,成员普遍认为宣讲国家政策可以增强学生对国家发展的了解,培养他们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团队通过组织专题讲座、举办政策宣讲会等方式,向学生们传递国家政策信息,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观念。

    undefined

    4 团队成员开展政策宣讲活动

    2.5 开展技术培训。

    团队凭借自身所学学科优势,积极开展与技术相关的培训活动,帮助学生们提升专业技能。成员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教授学生们农业科技知识,并培养他们对农业技术的兴趣和热爱。

    undefined

    5 团队成员开展技术培训活动

    2.6 运营媒体账号。

    团队积极运营自媒体账号,通过发布支教工作的图片、视频和相关报道等内容,向社会传递深山中孩子们的故事和需求,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种关注使得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进行捐助,改善了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给予了学生们更好的发展机会。

    undefined

    6 团队成员开展爱心捐赠活动

    3 成果实效

    3.1 行为习惯有效养成。

    在支教活动中,团队认真对农村未成年学生开展行为习惯的教育,对处于相对教育环境较差的农村未成年学生群体进行引导、启发、教育、纠正,让真正代表社会发展倾向的东西成为这些群体身上的一种既得的习惯。有效激发崇拜心理。对学生崇拜心理的有效激发,有利于把思想与道德品质教育的具体化,形象化、人格化,有利于增强教育的效果。

    3.2 学习兴趣明显增加。

    心理学研究表明,拉大智力差距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智力本身,而是包括学习欲望、毅力、自信心等在内的非智力因素。团队成员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以及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扩展学生兴趣爱好,增强学习动力,为教育事业播撒热爱探索的种子,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明显上涨。

    3.3 学习成绩显著提高。

    农村教育力量不强,很多新鲜的知识都接收不了,而通过团队成员的助学支教工作,深山中的孩子们能够更好地接受知识,融入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形成自己的学习体系,学习成绩显著提高,不断缩小山区孩子与城市孩子的差距。

    3.4 考学信心直线上涨。

    通过言传身教,让更多农村孩子获得平等教育的机会,并为孩子们讲授自己身边的励志故事,激励同学们通过自身努力走出大山,去看看山外面的世界,帮助孩子们改变命运。

    3.5 教学压力得以缓解。

    偏远地区的教育水平和发达地区的教育水平是完全不同的,偏远地区的发展没有发达地区的快速,在一些比较偏远的地区,教师数量更是非常少,师资力量非常短缺。团队成员在偏远地方的支教活动,可以缓解这些地区的教学紧张程度。

    3.6 对于社会了解更多。

    帮助偏远地区的孩子进行学习,教他们更多的知识,帮助他们认识不同的世界,为孩子们描绘未来,提高他们对未来生活的向往,通过开展诸如“城市体验行”的活动,使没有走出过深山的孩子们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3.7 生活条件有所改善。

    通过宣传,使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关注到山区孩子们的现状,并竭尽所能为孩子们募捐到物资与善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环境。

    4 社会声誉

    4.1 媒体报道。

    多年来,东北农业大学“园传深山 艺梦远航”助学支教队的工作在媒体上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报道。中国青年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贵州省电视台、东宁市电视台、饶河共青团等相关媒体对助学支教队的活动进行了200余次的报道,这些报道对于推广和宣传助学支教的重要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媒体的报道不仅提高了公众对助学支教的认知度,也为团队的工作赢得了社会的肯定和认可,取得了极大的社会反响。

    4.2 激励同辈。

    4年来,东北农业大学“园传深山 艺梦远航”助学支教队的工作对于激励同辈们参与短期助学支教活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学院研究生、本科生受到长期支教队员的事迹影响,加入短期助学支教工作中来,他们看到了团队成员为孩子们带去丰富多彩的世界和沉甸甸的知识,也看到了通过支教工作可以了解社会、了解西部地区、了解农村,并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激励作用促使更多的同辈们积极投身于助学支教事业中,为孩子们带来希望与改变。

    4.3 社会认可。

    东北农业大学“园传深山 艺梦远航”助学支教队通过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赢得了相关学校领导和教师的一致认可,团队成员的敬业精神、专业能力和真诚关怀打动了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们,获得了高度赞扬。同时,由于团队成员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支教工作也为一些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所认可,得到了爱心人士的帮助和支持。这种社会认可不仅是对团队成员个人的肯定,也是对整个团队的工作价值和影响力的认可。

    4.4 树立形象。

    东北农业大学“园传深山 艺梦远航”助学支教队的团队成员工作勤奋、尽心尽力地投身于助学支教工作中。成员对待每一位学生都充满耐心和关爱,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孩子们提高学习成绩,同时也传播了知识和文化。团队成员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其辛勤工作和高素质的专业水平为今后的工作开展提供了充足的便利,赢得了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

    5.存在问题及建议

    5.1 不断增强宣传报道力度。

    团队主要成员已经通过运营自媒体账号使山区中的孩子们的现状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并且已有相关爱心人士及企业为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给予帮助。同时,团队成员的支教事迹已有被宣传报道,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反响,也激励着更多志愿者加入助学支教的行列中来。但目前已有的宣传报道力度还需进一步增强。团队在志愿服务的同时,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帮助山区中的孩子们走出大山,铸就更璀璨的未来,目前已有的宣传报道还不足以给予其他地区的孩子们相同的帮助和支持。未来,团队会继续不断努力,汇聚每个人的力量,给予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走向美好未来的力量。

    5.2 不断丰富志愿服务工作内容。

    团队以助学支教为主要服务内容,同时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开展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工作。团队成员定期开展志愿服务相关的培训学习,由指导教师带领团队成员进行政策解读,志愿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团队期望未来能够探索更多角度开展助学支教工作,用更丰富创新的方式助力乡村振兴。团队成员将不断增强自身能力,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依托文化阵地,继续开展文化知识及特色传统文化的宣传培训,从文化的角度,结合自身优势,不断开展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工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