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学院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紧扣新时代高素质数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积极调动各方资源力量,通过思想引领、实践教学、双创教育、校企合作等载体,构建实践育人长效机制,提升实践育人质量。
突出价值引领,筑牢学生家国情怀根基。坚持党建引领,团学带动,发挥党建聚力赋能优势。通过“行走的党史微课堂”“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跟随镜头,看江淮大地新时代十年新变化”等实践载体,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学院每年组织80多个团队、800多人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锤炼品质,使家国情怀内化为当代财经青年的人生支点。实践助力学生成长,学生党员朱邦旭荣获安徽省职业规划设计大赛金奖,学生党员李绍红荣获安徽省大学生党史知识竞赛三等奖,入党积极分子陈菲儿获评全国百佳心理委员。“浅析凤阳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等多篇调查报告获评校级“优秀调研报告”。学院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获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2023年,学院以第二名好成绩荣获“践行二十大争做好青年”大合唱比赛二等奖。
突出专业特点,促进实践教学提质增效。坚持OBE教育理念,瞄准人才定位,突显学生中心,强化体验参与,多措并举持续改进效果。一是抓重点,围绕“建平台”出实招。完善财务大数据分析实训室、金融大数据实训室、财务共享实训室,创建智能财务实验室,创设安科绿农电商直播平台。二是固根本,围绕“求实效”下功夫。在劳动课中,学生通过一周实践,掌握脚本撰写、视频录制、剪接合成、现场直播等电商技能。在小学期制里,企业高管和校内导师联合运用VBSE综合实践教学平台,让学生在集市场环境、商务环境、政务环境和公共服务环境为一体的虚拟商业环境中,仿真经营和业务运作。AI人工智能数据处理、Python金融数据获取等最新行业技能,被有效融入实践教学环节。三是善创新,围绕“创特色”求突破。以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项目“基于OPST理念的‘思专创融合’新商科人才培养数字化改革与实践”为抓手,以财务管理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为案例,以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团队为驱动,实施新商科数字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五大建设。
突出创新动能,培植“双创”人才成长沃土。强化教育供给侧改革,坚持创造与文化贯通,创新与专业融合,创业与产业对接,挖掘财经文化特色富矿,培养财经创业人才。凸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文创项目培育,涌现了一批篆刻、书画、手工等文创产品,陶乐乐同学获得全国高校艺术设计展一等奖。凸显专业特点,举办“财经文化节”,实现专业活动化、活动专业化,“财经文化节”获评学校“校园文化品牌”项目。配合扩大内需战略实施,呼应应用型财经人才培养,发挥我校农科特色,培养电商直播和财务会计创业人才,涌现出何祥、姚学玲、陶晓娟等一批创业典型。坚持办实创业比赛、科研反哺教学、学科融入比赛,近年来,学生荣获省级及以上学科技能竞赛200多项,实现了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有效融合。
突出合作模式,赋能校企联合育人新路径。主动对接主管部门、地方政府、行业头部企业、高科技技术企业,探索联合培养、深度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凤阳县发改委、凤阳县农村商业银行联合签署三方合作框架协议,与江淮创业研究院联合开展创业模拟实训,与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申报产业学院,与凤阳县税务局联合培养地方税务人才,与蚌埠市文体局联合推广蚌埠的特色文旅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合肥百大集团、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安徽荃银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对接,深化“产教研创”合作,建立多个“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开启了多方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旋转门”,有效实现校企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特约通讯员:朱中军 摄影:尹成超 审核:杜小明 郝世绵)